县政府网站 | 市政府网站 实时天气: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(电话:0941-3106199 - 邮箱:2792631559@qq.com)
您当前的位置:网站首页 - 专题专栏 - 热点新闻 - 详细

【甘快看】千年石窟 匠心传承 | 赓续“莫高精神” 守护千年凝望之美

日期:2024/10/25 字号:[大][中][小] 视力保护色:

千年石窟 匠心传承 | 赓续“莫高精神” 守护千年凝望之美

发稿时间:2024-10-24 10:17:00 来源: 中国青年网

  中国青年网北京10月24日电(记者 张晰)敦煌,堪称文明交流互鉴的非凡时代样本,其魅力深深扎根于厚重的文化积淀之中。回望千年岁月,汉、羌、匈奴、鲜卑、吐谷浑、吐蕃、回鹘、党项、蒙古等民族在这片土地上杂居生活,创造出璀璨夺目且特色各异的民族文化。这些民族文化宛如条条溪流,最终汇入中华文化的广袤海洋。

莫高窟。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晰摄

  多元交融 彰显独特文化魅力

  敦煌文化以中华传统文明为牢固根基,以“丝绸之路”为坚实纽带,以开放之态广泛接纳多元文化,从而塑造出别具一格、博大精深的内涵特质。作为连接东西方的关键中转站,各类文明于此汇聚交融,敦煌石窟里古代印度、中亚、波斯、希腊艺术熠熠生辉,藏经洞文献中祆教、摩尼教、景教等多元信仰交相辉映,无不彰显着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、开放包容的广阔胸怀。

  于大漠深处,悠悠驼铃阵阵回响,鸣沙山下,敦煌莫高窟静默矗立。绵延1.6公里的莫高窟,恰似一部承载千年沧桑历史的宏篇巨著。

  莫高窟俗称“千佛洞”,是敦煌石窟群体中的代表窟群,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、连续修建时间最长、内容最丰富的佛教石窟群。洞窟密布在南北长约2公里的崖面上,高约40—50米,岩质为酒泉系砾石岩层,由积沙与卵石沉淀粘结而成,沙层疏松,不适于雕刻,故石窟中以泥塑彩绘为主。自公元4世纪起,这里开始了10个朝代1000多年的开窟活动,形成了如今莫高窟735个洞窟、2000多身彩塑、4.5万平方米壁画的宏大规模。

  莫高窟这部隐落在苍茫大漠的巨著中,有远古的袅袅妙音与斑斓绚丽的艺术瑰宝,是无数人内心深处魂牵梦萦的“诗和远方”。

  莫高卫士 守护传承千年使命

  千年的艺术瑰宝,需要守护。敦煌莫高窟的文物历经千年风沙,面临着各种病害的威胁。为了拯救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,敦煌研究院的专家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。在敦煌研究院建院的80年里,一代又一代敦煌人秉承“坚守大漠、甘于奉献、勇于担当、开拓进取”的莫高精神,潜心保护修复敦煌石窟、研究敦煌学、传播弘扬敦煌文化。

  敦煌研究院文化保护技术服务中心壁画修复师付有旭,1988年入职敦煌研究院从事文物保护工作。36年,他始终如一,心静手稳,认真对待敦煌莫高窟每一平方米的壁画。

  莫高窟第55窟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现场。敦煌研究院供图

  “壁画比较常见的病害,有酥碱、起甲、龟裂、空鼓等等。”付有旭介绍说,“其中最为棘手的病害之一,就是素有壁画‘癌症’之称的酥碱。它的形成过程很复杂,危害较大,最难治理。”敦煌研究院的壁画修复师们不断研讨方案,采用控制水分和湿度、用自制工具吸附盐分等方法,因地制宜,才让酥碱病害得到有效控制。

  付有旭的工具箱里,“藏”着上百种壁画修复工具。“毛刷、棉球、注射器,每一种都有独特的作用。”几十年如一日,他每天都要爬上脚手架,打开工具箱,屏息凝神,轻捏洗耳球小心吹去壁画上的浮尘,注浆、回贴、滚压……每天重复“面壁”工作,但他依旧在每一个洞窟和壁画前,沉得下心。“文物壁画不可再生,在修复过程中要保持敬畏之心。我们平时开玩笑说,要是今天感觉心情不好就先在外面晒晒太阳,心情好了再去修复。”付有旭强调,壁画修复不能马虎,要做到心静手稳。目前,经付有旭“妙手回春”拯救的壁画面积已超过2000平方米。

  科技助力 赋能千年文化瑰宝

  除却对文物本体不遗余力地精心保护外,为千年瑰宝插上“科技翅膀”,使其真正焕发出蓬勃生机,成为敦煌研究院持之以恒、不懈努力的神圣使命。研究员们以执着的信念和非凡的智慧,致力于让古老的艺术瑰宝在现代科技的辉映下,绽放出更加绚烂夺目的光彩。他们努力探寻着科技与文化的完美融合之路,只为让这些承载着千年历史的珍贵遗产,以全新的姿态“活”起来。

  莫高窟第148窟文物数字化采集工作现场。敦煌研究院供图

  20世纪90年代初,敦煌研究院提出“数字敦煌”的理念,探索运用计算机技术和图像数字技术,保存和再现珍贵敦煌文化艺术。然而,想将敦煌文物信息原原本本搬进电脑里,过程可不简单。

  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副研究馆员安慧莉。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晰摄

  文物数字化研究所副研究馆员安慧莉,从事壁画图像处理工作,在这个领域她已经深耕了15年。进入小小的洞窟,动手组装仪器、铺设轨道,腾挪都在方寸间,既要保证拍摄精度,还要避免伤害壁画。采集工作辛苦且枯燥。采集完成后,还要将照片拼接还原成高保真的壁画图像。拼接误差要控制在毫米级,根根发丝都要做到“无缝衔接”。一幅完整的壁画由数千张图片拼接而成,通常需要数月时间。“当研究成果用于展览或者呈现给观众的时候,我觉得一切都值得!”安慧莉说道。

  莫高窟中,在安慧莉和团队的努力下,超过 290 个洞窟的高清壁画采集、190 多个洞窟的图像处理以及 120 余个洞窟的结构模型扫描工作圆满完成。这些珍贵的数据,犹如一座坚实的文化基石,为文物保护、考古研究、美术创作等领域撑起一片广阔天空。

  据安慧莉介绍,已上传30个洞窟高清资源的“数字敦煌”为国际上热爱敦煌文化的友人提供了共享平台,目前访问量超过2000万人次,涵盖美国、日本、英国、法国等78个国家。大家跨越千山万水,在数字世界里邂逅敦煌的神秘与美丽。

  安慧莉和她的同事们,用科技与热爱,守护着敦煌的璀璨,让古老的艺术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。

  青春着色 敦煌美学引领潮流

  可爱的冰箱贴,仿佛是敦煌文化的小精灵,以其小巧玲珑的身姿,承载着千年的记忆,贴在生活的角落,诉说着古老的故事;有着浓郁敦煌色彩的丝巾,恰似天边绚丽的云霞,那斑斓的色彩、精美的图案,如诗如画,轻轻飘动间,仿佛舞动着敦煌的浪漫与神秘;精美的书签,如一片灵动的艺术之叶。它精细纤薄,材质或古朴或现代,却都印刻着敦煌独有的图案……这些产品为什么“出圈”?大概源自于一群热爱敦煌文化的青春力量。

  “90后”的高雪,2019年入职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,从事敦煌图案的研究与设计工作。“我来到敦煌研究院之后,先去的莫高窟,给我最直观的感受,它是个浩瀚的艺术宝库,超乎想象,震撼不足以形容它。”高雪介绍说,“我的专业是做设计,比如,我可以提取大型经变画旁边边饰上植物纹样的图案,然后把它解构或者提取颜色,用电脑重新绘制,然后让它变形,应用在平面海报、书籍封面上、丝巾、挂绳……等等这些产品上。”

  高雪介绍说,对于敦煌元素的艺术设计,他们也会做大量调研工作。“我们也会有跟一些高校或者企业合作,在设计之前会做比较大规模的数据分析。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也会关注身边能够接触到的年轻人,询问他们看完壁画之后对哪些印象深刻,然后哪一些对他们来说有更深刻的情感连接,或者说一眼就忘不掉的,我们也会非常关心和重视他们的反馈。”

工作中的高雪。本人供图

  “我希望将来能够从比较大的艺术设计的领域,无论是环境艺术设计,还是服装艺术设计,甚至工业设计等等方向,找更多的载体,将敦煌艺术的元素融入进去,让敦煌走向世界。”

  对于设计者来说,这些拥有敦煌元素的产品不仅仅是物品,更是艺术的结晶、文化的使者,它们可以将敦煌的辉煌与美丽带入人们的日常生活,让人们在不经意间就能触摸到历史的温度,感受到艺术的魅力。

  岁月流转,敦煌之美依旧震撼人心。无论是文物本体的修复保护,还是借助科技力量让文物“走出”洞窟,亦或是将敦煌元素融入生活中的每个角落……这背后,是一代又一代的敦煌守护者们,以青春为笔,以初心为墨,不断修护上色,让千年的凝望之美在岁月中永不褪色。他们是历史的守护者,更是文化的传承者,他们在时光的长河中,赓续“敦煌精神”,激励着后人继续守护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。


【推荐给好友阅读】 【关闭本页】 【打印本稿】 【返回顶部】  
 
 
Copyright © 2018-2020 临潭宣传网 www.ltxcw.cn All Rights Reserved 地址:甘肃省临潭县城关镇西大街160号 建议使用1920*1080分辩率
网络谣言举报电话:(0941)8218089 举报网站:http://www.gsjubao.cn 举报邮箱:xs8218089@163.com
主办:临潭县委宣传部 陇ICP备2022000032号甘公网安备 62302102000112号